當下此刻

是時候再尋找了

Monday, March 27, 2006

晨操逐個睇


近來真的很忙,幾近荒廢了筆者心愛的blog。

從來知道隔鄰的小組有武學高手。自李教頭退休後,還以為尚武之風已然冷卻下來。一次偶然路過,見兩個同事退在一角興致勃勃的黐起手來。哎呀~ 切磋做乜唔預我?

跟黐手人之一的W談起,原來他的房間中放有一枝纓槍,技癢時便舞舞止痕。嗯,很久沒有見過扎著朱穗的纓槍了,筆者也痕了起來,即場與一眾教頭研究研究。

當年學武時,師父多教刀、槍及棍。個人覺得云云中國武術的兵器中,以纓槍最為華實兼備,耍得揮灑自如實在帥氣,故此當年都將練習時間全用在槍術上,將刀術擱在一旁…

武術與其他運動一樣,基本功定要打得穩,根基深厚的話,學其他動作時會進步神速。槍術,單單是攔、拿、扎,要把握得好,懂得運勁、適時放鬆與收緊、以及「小圈」打得漂亮,必要勤加鍛鍊。

與副教頭們研究時,大家都不吝施展自己最拿手的幾個動作,更惹得一眾同事圍觀,對,不像士大夫的守秘,彼此方有裨益。當天以後,每天筆者早上都會借W的纓槍,在偌大的廳中,做10分鐘晨操,出一身熱汗,醒醒神!

Sunday, March 26, 2006

失憶週末


曾經有曰,酒、車、球都能拉近男生之間的距離。

筆者不好酒,酒乃穿腸之毒物。

車…屬奢 (車) 侈品,筆者喜愛的車,都等於我整整兩年的年薪。現有的,又是父母的必須品。

還有球。大家都知筆者不好任何的球類活動 (除高爾夫球,但我還未到那個年紀)。不過,很久沒有四個人一起打機了,這都是一次意外。話說大家本約好了到母校打球,通常是他們打,我則在健身室舉重或是在雨天操場舞刀弄劍。今天下起雨來,還嘩啦嘩啦的,「教育署」(其實現在已經沒有教育署) 唯有宣佈銶記盃要順延一週。與6:4午膳後,又沒有「細藝」,約會又告吹,大家決定到小傑家中打機。

玩的當然是PS2的經典足球遊戲,四個人 (還有小保) 一起玩真的很刺激。想是頭一趟四人參戰的關係,大家還欠了少少的默契,活像四個傻佬互相追逐,但真的非常好玩。小傑果真是曼聯的粉絲,每次罰球他都會安排由碧咸踢出,角度非常刁鑽!小傑不要再射失十二碼啦! =)

除了以上三者外,原來貓也可以拉近男生的距離。

已經幾個月沒有見過小傑的可愛小貓芝麻了。上次見面時他還很小,像一個剛長大的BB,「士別三日」,芝麻長大了很多!不過想是我少到小傑的家,芝麻已經不認得我,但他依然好奇心十足,躲在梳化底,在罅隙中探半個貓頭出來,配以小貓爪,「動作像撩撩途人」,但其中一下她太大力了,哇,爪得我流血。下次見面時,必要先買一包貓糧,「雞脾打貓牙骹軟」。

回家時已是晚飯時間…嗯,又沒有看每天遞增的「自製資料庫」了,「自願失憶」,罪無可恕。

Monday, March 20, 2006

《奇案警司》

早前在網上得悉有《奇案警司》這本書,討論區網友更有頗高的評價。在部份留言格中,個別自稱紀律部隊的網友竟將部份內容一字不漏地「轉載」出來,好,筆者決定以行動探索它有否名過於實。

今日到荃灣的三聯找呀找,找了半天還未見其蹤影。我是那種自己解決不了問題,才會「禮下於人」的人,唯有問問書店職員,她不消半秒便道︰「哦,奇案警司下嘛,前方左邊書櫃!」下?「青少年讀物」喎。按圖索驥,所言非虛。

《奇案警司》是由一名退休警司所寫,這名警司來頭都不小,他曾駐守不同的刑事部門,包括有組織及嚴重罪案調查科 (現稱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 、海關/警察聯合反走私特遣隊等。不是能人,必不能在這些部門待上幾年,配合網友的高度評價,起初我是懷著非常期待的心情去看。

首篇是介紹作者入職時的訓練。細看之下,原來「萬變不離其宗」,舊一套的紀律部隊訓練原來都是這樣!這喚起筆者極大的同感與回憶,三年半前我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渡過八個月。

當年受訓時也如《奇》所描述︰教官不會講理,他們的說話就是金科玉律,就要絕對服從;教官之間的標準也有不同,如有「解錯」,就是我錯;檢閱步操及宿舍時,有半條鬚根或「的水」都會令你今個星期見不到你的家人,宿舍裡有一點的微塵也是「他朝君體也相同」,當時我們都完美演繹了何謂「戰戰兢兢」。

八個月中,經常出現我們當時認為「極不公義」的「執法」(執行家法) 情況,部份同學心忖︰「搞錯,執法部門自己都會咁唔reasonable,咁唔講理,咁專制。」

這種訓練完全打垮自尊,要求絕對服從,根本就是一種性格改造。不過,正式執勤時,我才明白,這是要培養一個人堅強不屈的個性,在講求紀律及制度的部隊中,不容許不成熟的自尊心及自我。回想起來,雖然在學堂學到的課本知識不算非常豐富,但當中對克己及自制的磨練,至今仍歷歷在目。

嗯,走得太遠。《奇》定位為一本讓青少年借鏡的讀物,透過作者多采多姿的體驗,令年輕人明白到「只要有夢想,凡事可成真」的道理。固此,每章的結尾都有一段「Heman」式的說教詞,不外是勉勵的話兒。可惜的是,《奇》既定為青少年的讀物,因而在描述個別調查過程或海外受訓的細節時,流於表面及簡單。不過,相信一般未經世途洗禮的年輕人,應覺此書十分精彩有趣!

Saturday, March 18, 2006

好年 - 漸

中四時曾經讀過豐子愷一篇名為《漸》的課文,內容大意為世事每每都是「漸漸」改變︰人會漸漸老、花會漸漸盛開然後漸漸凋零、時間會漸漸流逝…

是年為「好年」,老實說不知什麼為之「好年」,只有聞「雙春兼膶月」,總之就是,今年炸彈特別多!

剛到了大學同學D的婚宴。遠在大學時代,D已經「開宗明義」期望戀愛,期望找到好歸宿,期望結婚生子。其後D的一個選擇,影響了她的一生。

於Year 3時D得到一份政府的工作,薪水不俗,D老早表明對當律師沒有興趣,便接了offer,沒有繼續考試。就這樣,造就了她與夫婿的相識與戀愛。夫君為一政府技術部門人員,工作性質穩定不得了唷,看上去亦很老實溫文。衷心祝她倆有美滿的婚姻生活。

當晚的「show」(對不起,我真心這樣想) 不算太狂,或許因為賓客多為公務員,玩起來都較保守一些,嗯,這才像樣。隨了指定動作播碟與敬酒外,其餘的「玩新人」遊戲都點到即止,沒有狂灌新郎或兒童不宜的遊戲場面,新郎當晚相信可以與新娘過「正常」的花燭夜了。

老實說,很不喜看到那些「隊lum」新郎新娘 / 四級玩新人遊戲 / 兄弟賓客鬥隊的環節,那根本就是虐待、是縱慾的一種,是兄弟 / 賓客自身一種放縱性情的側面投射。到了那麼多次的飲宴,我完全看不見新人有享受「被玩」過程的感覺,那流於應酬式的逢迎,結婚搞成咁真係為乜。

漸漸…隨著身邊的人一個一個結婚生子,My God!好像越來越老,想做的事又未做得到。現似已隱隱嗅到中年的氣味,踏進「三十」這個關口時,又會如何?

不知是否風水關係,那班大學的舊女同學C,S,K,I,P通通都遇人不淑,碰著不是花心蘿蔔,就是玩世不恭,或是異地無果戀,甚或「杏林陳世美」。她們都不俗丫,有貌美、有能幹、有精明…那只証明條件好的人,不一定可以得到比常人更美好的愛情。

下週三又有飲宴,午膳時又要造訪ATM一遍了。

Friday, March 17, 2006

大騙案~~!

效率高未必是好事。

甫落畫兩星期,《霍元甲》的DVD就推出了!登了大大版的報章廣告,沿用電影海報的外觀,乍看還以為該片還未落畫,電影公司繼續催谷票房!

筆者清楚記得,于仁泰早前接受報章訪問,提出會將「泰仔大戰李連杰」、「楊紫瓊辦奧」及「其他有關場面」「復活」於電影光碟中。抱著100%期待的心情,用了兩日,遍尋一個買DVD送海報 / XX 精品的地方,沒有,OK,那些都是點綴陪襯,主菜還是電影本身。

X~~!搵笨o既!

90%的失望,選了星期五晚上,在家中用大電視與父母女友一起觀看 (中途女友頂唔順翻睇,要入房睡覺),我將同一套《霍元甲》原原本本的看了第三次!DVD版壓根兒與戲院版沒有一丁點的分別!可惡!


繼消防處的第三代調派系統被譏為「七億元大騙案」,還添了一個「99元《霍元甲》原裝照dup搏大霧騙案」!

(于仁泰!回水!)

(上圖轉載自新浪網)

Monday, March 13, 2006

白頭到老的秘訣

又一次偶然,在網上發現另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眼看身邊不少的情侶都過不了「第二」或「第三階段」,原因不外是未能互相信任、自我中心、未能接受對方的生活價值、沒有共同目標等等。現轉載該篇文章分享一下︰


聽過黃鴻麟名字的人,敢說大部分不是因他是沙田基督書院的校長,而是他的愛妻方法, 大名遠播。他在千禧年推出的處女作《護妻傾情四十八式》,令男士嘆為觀止,女士心生渴望,渴望自己的另一半仿傚。書中他分享了48個獨門的老婆秘方,創意十足。創意的背後,是四分之一個世紀的婚姻經驗,還有業餘修讀輔導課程帶來的啟發。

啟示 1:芝麻綠豆釀成衝突

婚姻,最難避免的就是衝突。

就算拍拖時如何甜蜜如何和平共處,結婚之後,芝麻綠豆的小事也可變成衝突,黃校長想不到的, 只是衝突來得如此快……婚後第一頓飯,太太在廚房煮飯,並向客廳正在看報紙的他高呼:

「執檯喇,準備食飯呀。」

黃校長以超高速搬走桌上雜物,繼續等食,誰知太太從廚房出來,竟然面色一沉。

「原來她娘家執檯的定義,不單止要搬走雜物,還要把桌子抹得一乾二淨、擺好餐具。但我由小到大,只知執檯就是搬走桌上的雜物。」諸如此類的分歧接踵而來 ……

有次太太對他說:「你點扭毛巾?」他很懊惱,活了這麼多年,沒理由連扭毛巾都不懂嘛,原來太太一直是反手扭毛巾,他卻相反。

這一切一切,給他帶來許多啟示:「在生活細節上,會發現彼此有很多不同,如不存體諒包容之心,任何一件瑣事都可以成為衝突的導火線。」

啟示2:別強迫對方改變

一段婚姻,需要夫婦倆不斷學習怎樣體諒、明白、包容一個人與適應。

「我處理過很多個案,發現婚姻破裂,都是因為欠缺這些素質。尤其人總是偏向主觀,很多時會用自我的標準去衡量或規範別人。」

有天他忘記帶車匙,太太說:「都叫你不要把車匙放在那兒啦。」

事後他跟對方說:「『放在那兒』是我的習慣,如果我把車匙放在你指定的地方,只會有更多機會忘記。」

他發現,很多人結婚後不自覺要改變對方,小至唧牙膏、放物件等,都是有我無佢,忽視了應尊重對方。「很多小事本身沒有對錯之分,反省過後,就會看到背後動機,原來是想控制對方。

這是沒有必要的,因為愛人是要一起好好生活下去,並非要來控制的。」

啟示 3:事後溝通最緊要

他也承認,衝突是無可避免,最重要是事後溝通:「如放車匙這個例子,我們了解過彼此的想法後,決定屬於我的東西由我負責擺放,屬於她的由她擺放,到了要用時,只要問對方便可。」

至於扭毛巾這回事,經過他多番驗證,證實反手確是扭得乾淨些,所以他也婦唱夫隨起來。

夫婦間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我要你這樣做,都是為你好。」

黃校長認為,凡事要看得遠一點。「是為對方好,還是為自己好?如果要對方不做這些事,可能會帶給對方更多不舒服、更多壓力,只會造成另一個新問題。」

啟示 4:維繫婚姻有如保養玻璃窗

不過,並非所有事都有最後答案。

記得新婚初期,他曾對太太說: 「有無搞錯!用完廁所又不把廁所板打開!」

對方的反應是:「搞錯!用完廁所又不把廁所板放下!」

最後小倆口後取得共識,就是廁所板可開可闔。

「很多問題不在乎結果,只在乎有當時人怎麼看。事實是沒有改變,但了解後便不存在問題了。」

愛一個人,他認為最終可為對方犧牲。如太太習慣筷子橫放,他習慣直放,遷就一下亦無妨。

不過,如果只有容忍、沒有體諒,婚姻一樣可能會破裂。「我覺得婚姻問題就好似玻璃窗的灰塵,假如任其累積,清理便艱難;假如任其深化,就如裂痕出現,玻璃窗最終只會破裂。」

愛妻絕招

*鳴謝愛妻廣告

結婚20周年紀念日當日,黃鴻麟特地在報章刊登了一篇充滿愛意的鳴謝啟示,感激太太20年來對他的照顧。之後捧著鮮花與報章,親身送到太太的辦公室。

*致電訴衷情

黃校長格言:「永遠不在學校做個好丈夫,也從不在家做個好校長。」

工作時,他從不致電給太太,但某天開會開到晚上9時,他破例致電回家,說:「會議仍未結束,但此刻我極度掛念你。」

電話另一端即時傳來朗朗笑聲。

*飯煲裡的生日卡

某年太太生日,校長假裝忘記了,但當太太打開電飯煲準備煮飯時,卻找到一張生日卡;之後進浴室,又找到一束鮮花;睡覺前更在睡衣內找到生日禮物。

*每日一抱

他在研讀輔導與多年婚姻輔導的經歷後,決定了一項堅持,就是對老婆大人的每日一抱。沒有履行「每日一抱」,不得睡覺。

後來發現,這原來是解決夫妻爭執的一大良方妙藥。

太太:欣賞他的小動作「哈哈!他有時做些小動作,會令我很開心。」黃太太邱楚賢常常笑口常開,不無原因。「好像有次執床,枕頭底竟放了一份小禮物,在毫無心理準備下收禮物,感到非常非常開心。」

那麼她又會如何回應丈夫的心意?「沒甚麼特別,作為妻子,最重要是體諒丈夫。好像他工作忙,做太太的都希望丈夫多陪伴自己,但站在他的立場,他是喜歡自己的工作才會這樣投入嘛,換了是我也會如此。」現在若丈夫不在家,她會自行安排節目,好好享受私人空間。

還有,「很多人都會把自己丈夫與別人丈夫比較,其實這只會壓低丈夫。男性最需要太太的尊重,做另一半的要不斷了解、愛護他。」婚後初期,兩夫婦確是有些摩擦。「其實我們都在不斷進步,有衝突時,最重要是學習退一步,停一停,怒氣自然會消除。 」

吵架的藝術

兩口子還有個君子協定:

*炒架鋪鋪清 — 一項歸一項,絕不拖泥帶水。
*絕不翻吵 — 今天的架今天吵,昨天的事不翻吵。
*舊事已過便已了 — 每一事件都看作一獨立事件,絕不「株連」。

一般人結婚愈久,吵架時愈喜歡說:你上次 …… 你上星期……沒完沒了的罪狀,很易演變成互揭瘡疤。幸好,黃氏伉儷平日絕少吵架,每星期必做的,是抽空一起散步,談談心底話。

婚姻衝突的由來

婚姻為何會有這麼多衝突?

柴灣浸信會輔導中心主任黃麗彰說:「這是由於夫婦的情感距離拉近,很易把未了的心結、渴望激發出來。」

舉例說,某君最不喜歡別人自我中心,如身邊有個朋友自我中心,他不一定會太介意,因為彼此間還有一定的距離和容忍度。


可是,當這個人與自己的距離如此貼近,內心便會出現焦慮,後期更會演變成指控、抑壓。衝突演變成創傷婚後,是人生另一個階段,也是衝突的開端。

夫婦來自兩個成長背景不同的家庭,很易因彼此生活習慣的差異而造成衝突;有子女後,又會因彼此對教養的意見差異,產生爭執。若一個不小心出口傷人,更會演變為創傷。

「男性方面,自我價值建基於能力之上,但太太竟說:『你無鬼用』,會使其自我根基動搖,造成傷害。就算太太有情緒的困擾,丈夫也會視她的康復為個人能力的表現,如太太繼續不開心,男士一樣會感到沮喪。

「至於女性,自我價值建基於關係之上,如丈夫不重視她、刻意忽略她,她便會感到受傷,甚至整個自我價值崩潰。」明知男女大不同,何以不能避免對方受傷?

「人在受傷時,為了保護自己,會刻意針對對方最脆弱的地方來攻擊,被攻擊的一方又會還擊,兩人關係只會愈來愈惡劣。」如彼此委身程度較低,往往導致離婚收場。

尋找心靈空間黃麗璋表示,面對創傷時,要用當下的智慧避免繼續受傷,尤其配偶不斷用說話攻擊自己,拒絕回應不失為保護自己的方法;之後給自己一個空間,思考怎樣淡化怒氣、回憶對方好的一面。再跟對方分享那一刻的感受。

香港居住地方擠迫,現實空間缺乏,但我們還有一個心靈空間。「心靈空間可透過閱讀來擴大,在閱讀中,會有很多豐富的訊息,讓你不知不覺進入一個新天新地。我發現很多自省能力較高、自我成長較快的人都是愛閱讀的。」

Sunday, March 12, 2006

文章分享

早前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頗有同感兼親身經驗,與大家分享一下︰


有位心理學家曾寫道,一個成熟稱得上真愛的戀情, 必須經過四個階段,那就是:

共存(Codependent)
反依賴(Counterdependent)
獨立(Inde pendent)
共生(Interdependent)

階段之間轉換所需的時間不一定,因人而易。

第一個階段:共存。 這是熱戀時期,情人不論何時何地總希望能膩在一起。

第二個階段:反依賴。 等到情感穩定後, 至少會有一方想要有多一點自己的時間作自己想做的事, 這時另一方就會感到被冷落。

第三個階段:獨立。 這是第二個階段的延續,要求更多獨立自主的時間。

第四個階段:共生。 這時新的相處之道已經成形, 你(妳)的他(她)已經成為你(妳)最親的人。

你們在一起相互扶持、一起開創屬於你們自己的人生。你們在一起不會互相牽制,而會互相成長。

但是,大部分的人都通不過第二或第三階段, 而選擇分手一途,這是非常可惜的事, 很多事只要好好溝通都會沒事的,不要耍個性, 不要想太多,要互相信任,這樣第二、三階段的時間就會縮短。 和所愛的人相遇相戀是非常不容易的,不要輕言放棄。 兩人相聚是因為有緣,相知是因為有心, 真的得好好珍惜這福份,莫說分手,不無緣由,希望看到上述的四個階段, 真能給大家一些啟示與領悟,並惜緣 我們會逐漸變成我們所愛的人。

妳和他本來沒有相同之處,外表不相像,性格也是南轅北轍, 一旦愛上了,年深日久,妳會驚訝妳的眼睛有點像他的眼睛, 他的微笑也有點像妳的微笑。 你們走路的步伐也有點相似,說話的語氣也愈來愈相像。 他的脖子上有一顆痣,一天,妳發現自己脖子上也多了一顆痣, 原來我們會變成我們所愛的人。

妳本來喜歡腳踏實地的人,而他一向比較輕佻, 但你們愛上了,他竟會不知不覺變成一個老實人, 這個改變,連他自己也不曾察覺。 他本來喜歡活潑的女孩子,卻愛上了本來拘謹的妳, 這些日子,妳竟愈來愈活潑,妳差點認不出自己。

我們會逐漸變成對方理想中的人,這種改變,絕對不是刻意的。 兩個人愈愛得長久,氣質也愈來愈相近, 妳曾經以為他不是妳夢寐以求的那種類型, 然而,有一天,妳驚訝地發現,他已經變成妳喜歡的那種類型, 妳不必再到處尋覓,他就是妳要找的人。

深深愛著一個人的時候,妳原來真的會一點一點的失去自己, 為甚麼妳還會覺得快樂呢? 大概是因為妳在失去的當兒,也是賺了, 妳把他的氣質和他的微笑都賺回來。

Saturday, March 11, 2006

皇后的薯仔


熟悉筆者的人都知道我不喜愛熱鬧人多的地方,我喜歡靜。不過,見難得可以與一眾曼網 / 哇哈哈網友一聚,便到了這個別開生面的生日派對。

先說人數,我真想不到皇后波兄的號召力那麼強,竟可有22個好友到場慶賀。老實說,當中很多的網友也是首次碰面,如溫文友善的啤梨、親切可人的女伯爵、可大腳射過半場再入網的阿文、口大食四方的阿豪、外貌一本正經但原來好玩得的小碧等,當然還有皇后一眾友善的舊同學 / 朋友啦!

不過,有個場面實在很是尷尬…話說筆者都不是首次見arfiKaman了,但我一次又一次忘記了她們的名字…還被眾目睽睽之下問呢…相信從今之後,邊個都會唔記得,但唔會唔記得佢地喇!

派對的地方是位於銅鑼灣的薯仔屋。沒人帶路的話,我一定找不到它的位址。薯仔屋的地方不大,但滿屋的玩具與模型非常搶眼,「屋主」必定是星鬥士迷,竟然連教皇都有!食物質素頗高,用料新鮮且一點也不「行」,自家製pizza、蜜汁香腸、薯仔屋招牌薯條、燒春雞等都十分美味,愛吃的我好想去多一次。

薯仔屋屋主之一是個腹大便便的女生,她雖然行動不便但依然落力搞氣氛,敬業精神值得加分。不過,其實我不知幾驚撞到佢,故此筆者經常同佢講︰「叫妳d伙記做啦,妳咁樣好危險喎!」整體來說,當晚在非常愉快的氣氛下渡過,波兄說收費貴,我話ok啦,至少貴一貴都未必買到氣氛!

後記一︰原來小弟的blog已經被不少網友加入連結,那末我也不客氣了。繼小傑的小貓芝麻後,啤梨的小兔dordor都非常之咁可愛呀!!

後記二︰多謝波兄的竹內結子!

後記三︰女友係咪覺得蛋糕上的馬仔熟口熟面?妳那隻馬仔現居於南極…

Thursday, March 09, 2006

假如我是特首

筆者早前承諾波兄會發表一下有關政治的愚見,我告訴他,小弟寫Blog,好睇mood,有沒有感興。

今日有一點。

一個小學作文的常見題目︰假如我是XX。

現在的政治體制,在《基本法》的框架下,屬行政主導,簡單來說,很多政策制訂的「發球權」及「守門員」都在行政機關手上,不過實行起來,行政部門諸多制肘。想想如果你是特首,在下列的難題下,可以點做?


各方的困難
有看報章的朋友都或許有聞,政府最大的困難係「無票」,每次法案通過前都須使盡吃奶的力,方能順利過渡。無他,政黨要生存就要靠選票,要選票就不能不永遠靠攏在選民的利益上。因此,造成個個越俎代庖代選民向政府伸手要錢的局面。

政黨其實也是「人在江湖」。沒有選票就沒有議席,也就沒有更多的「貢金」及更多的影響力,更多的黨員,更多的資源。尤其是在香港,議員的工作是一份只有四年的「合約」,沒有退休金沒有公積金沒有長俸,必須保留政治肌肉方可「糊口」,及讓自己的兒女入讀英基...

董特首在任時曾有「執政聯盟」的把戲,觀其非常之「地球村」的組合,心忖那不過是「人人有份,永不落空」的畀面派對。二十三條一役,自由黨的斷袖已向公眾宣佈,聯盟的誘因不外是眼前的利益,齊齊傾好過齊齊輸。經不起考驗的聯盟只屬利益集團,不是聯盟,為《朋黨論》之︰

「小人所好者利祿也,所貪者財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友,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

這也難怪,香港與外國不同,沒有「執政黨」,所有政黨嚴格來說都可是反對黨,這股風在傳媒一片反建制的熱潮下尤見熾烈。加上在經濟不景時,「公務員」這個身份帶有很重「原罪」的氣味,官員要有作為就難以加難。在立法會無票、市民無政治興趣、公務員無心戀戰的情況下,政府施政之難,可想而知。除了爬升至特區「階梯最高點」這種滿足感外,做特首當真為減壽的工作。


人才的匱乏
香港雖屬「亞洲國際城市」,惟從政的路途非常狹窄,最馨香的當然是商而優則仕,最好條件的當然是頂級的AO,最要命的是由基層社區工作做起,最迅速當然是由政黨一手湊大而再獲保送至特首辦啦。再者,「知青」是有眼見的,政黨被選票無意識的牽著鼻子走,政府又被政黨及「民意」牽著鼻子走,如此人浮於事的機制,很難吸引有識之士入仕。政黨領袖近年高呼香港政治氣候難以培育政治人才,其實他們搞錯了,係有能者都不願從政罷了。當然,政府都明白他們這句話的「深層次」意思,現在兩派亦已求仁得仁。暫時的戰況是二比一︰何安達 + 劉細良 <--> 陳克勤

再說,又有哪個能人樂意被「具睿智的香港人」(四十五條關注組語) 的「民意」所牽著?「民意」是很詭譎的物事,誰說「群眾的眼睛就是雪亮」?「公道自在人心」?「多數服從少數」就是民主?「民心所向」就是對社會整體長遠發展最有利?

我們到底需要一個什麼樣的領袖?

我們是要否要一個操控民意的領袖?(如「斷背」前「斷背」後的陳水扁) 還是天天在預測民意,要每步都攫取最大民眾支持的領袖?群眾有份選擇是否一定代表那人一定會為社會著想?還是他只會純粹為繼續連任著想而「天天在選舉」?

我們得承認,沒有一種方法可以確保我們找對了人。不過,撇開人的素質,制度的參與性及認受性亦同樣重要。筆者同意,現行的制度有可改善的空間 – 剛否決的政改方案,建議加入十八區的區議員為選舉委員會成員,實屬頗為不俗的方案,以框架及方式而言,近似美國的選舉人制度 (electorate)。雖曰最終因為曾的「天真」而令他碰了一鼻子灰,但筆者認為,沒有了民主派加入選委會的「稀釋作用」,曾開心都來不及。


沒有大腦
另外一個大問題,是政府沒有大腦。

不是說官員們沒有腦,是各政策局的官員基於「保命」及「財政封套」的問題,都不得不哼潮州音樂,搞掂自己檔攤先,此屬人之常情之常情。不過,政府沒有一個獨立於建制的腦袋,為政府及社會思考未來的路向,為施政及香港作中長期的定位,是不爭的事實。

不要跟我說CPU中央政策組,壓根兒是庫務養活他們的。先看劉兆佳,此君還在中大工作時,每次的選舉及施政報告都有獨到的見解,頗得傳媒的寵愛。一入侯門,筆者總覺得劉的言論似是「就住就住」,不復以往的痛快爽直。好,我們且看同宗親的細良,幾個月後會否「劉兆佳化」。

特首剛成立的策略發展委員會,第一步是走對了方向,可惜的是為免順得哥情失嫂意,這個會竟有150人!150 開會「百家爭鳴」的盛況,可想而知。施永青曾表示「策發會怎能不是口水會」,筆者深感同意,一日不減人數「去蕪存菁」,策發會很難有效率及獨立地工作。


早前有年邁的「獨立人士」於報章登報,提出何時才有普選的問題。筆者的底線是 – 我真的很難同意普選。原因上文已大致提述過。同時,香港畢竟也是中國的地方嘛!相比起其他的省份,香港已是獨受寵幸,各省長對香港的受寵已是牙癢癢。再說啦,我又不信普選會對台灣起到示範作用,皆因到時台獨份子又會推出一些新的口號來對抗。再說,政治冷感的香港人,豈會介懷香港的普選是否會對台灣產生示範作用?


後記一︰在二十三條一役中,自由黨首先發難,田少「唔玩」(退出行會) ,聲稱為社會公義,換來了政治本錢。這一招非常湊效,翌日的生果報冠以「英雄」一詞錦上添花。那真的是「為了正義」嗎?還是為了翌年的立法會選舉?自由黨老早知道自己在功能組別漸被「陰乾」的情形下活不了多久,隨著地區組別議席的增加,自由黨必須出戰地區直選以保地位。果然,在次年的立法會選舉中,自由黨的海報上有一句「二十三條.令你更了解自由黨」。了解,怎會不了解,具「睿智」的香港人當然明白「多個香爐多隻鬼」的道理!!

後記二︰誰說中國人沒有創意?看看我們華人創作的口號。由毛主席年代的「炮打司令部 – 我的一張大字報」開始,到大班的「利益輸送」、「釋放善意」(善意曾被羈留,故此被釋放?),再有陳水扁的,「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到「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四不一沒有」等口號,中國人才是最具創意的民族呢。

Sunday, March 05, 2006

教我如何不郁你


看過《鏗鏘集》後,有感而發。

董落曾上後,曾班子要務之一,是「整頓」港台,冠名為「重新思考公營電台的定位及廣播方針」,螫伏多時,終於出手。

董在任時,「頭條新聞」一節目老早令對立的政黨鬧得面紅耳赤。當中以傳統左派勢力聲音最為響亮,大意為「港台吃政府糧何以會幫手鬧埋政府」云云。

筆者所思,那不是反對與支持的問題,是港台有沒有忠實、客觀而多角度地反映政策效果的問題。

剛剛的《鏗鏘集》,探討在多年的教改下,教師們如何心力交瘁、如何「連教仔都沒有時間」、如何辛苦到要看精神科醫生、如何「沒有時間好好關心每一位學生」等。不過,好像欠了什麼,對吧?筆者淺見,認為僅「忠實地」反映部份的事實,欠了公允。

要衡量一項政策是否成功,「持份者」(Stakeholders) 的意見不可或缺,他們會是服務的接收者、服務提供者、資助者等等。筆者認為,這星期的《鏗鏘集》,在「編輯自主」下缺少了︰

一、學生是最終接收服務的人,為何不訪問一下不同年級的學生?讓他們說說喜不喜歡現在的教學安排?覺不覺得現在的安排有助學習?並問一問他們知不知道以往的教育是怎樣。三十分鐘的節目中,只訪問了一名年約中二的學生,他只說了「入教員室好少見到有老師,老師好難搵」。

二、家長是學生的監護人,是學生在家庭生活及人生旅途上的重要成員,為何不訪問一下他們?讓他們說說在他們有限的觀察下,兒女的學習有沒有進步?他們上學有沒有比以往快樂?又或是他們本身對教改有什麼看法?

三、僱主呢?我不是要說間間小中大學都要變成「職業先修」或「技能導向」。不過,現在香港青年人常被僱主批評語文水平低落,我要說,語文運用實與大學教育無關,語文是基礎教育的一部份呀!何以不問問僱主們,你們期望種種教改下措施,會為這些未來的社會棟樑裝備了什麼技能或專長?他們期待未來的青年人應有什麼特質?教改在這方面又有沒有正面的影響?

四、以往的中學生呢?例如現在的大學生、筆者這個年紀的人。我們都是在典型的填鴨式教育下長大的人。反思過去未有教改的時候,教師們即使空閒時間較多,他們又有沒有常常「好好關心每一位學生」呢?我們有沒有機會常作「專題研習」,發揮一下所長及興趣呢?當年的教學方法及現在在教改下的教學方法,又有什麼不同呢?

以上四點,具「編輯自主」下的港台都沒有交代。作為政府部門之一,他們如何「問責」?「自主」地選擇不將整個畫面投射在節目中,觀眾看到的會是什麼?片面的報道是不是我們納稅人樂意觀看的? 傳媒是不是只讓我們看「他想我們看」的東西?

可能教師朋友會說,這都是「忠實地反映教師的辛勞呀!」筆者都有不少的教師朋友,要好的更有三個以上,但節目何以不訪問一下他們另一邊廂的感受?他們大都是以往的教育下的製成品呀!他們自己察覺不到以往的教學與現在的有什麼分別嗎?為何不問問他們純看「教學」成效,學生會否比以往得益更大?而非單單看工作量!香港電台,如此偏頗的節目製作方針,教港府如何不郁你?

筆者拙見,認為教師的敵人其實不是教改,是「大勢」。筆者那一代是baby boom一代的孩子,還在學的時候,只會有學生找學校,不會vice versa的,教育是「求過於供」。時至今日,適齡學童銳減,哪怕每天150個配額的「加」,都追不上人口老化及遲婚等的「減」。在「客源不足」的情形下,校長及教師都人人自危。為了爭取更多的學生入讀,都不得不放下身段,派傳單,做宣傳,爭取教統局的XX基金 (例如優質教育基金QEF) 作額外的教學資源。因此,我們方可以見到曾被停辦小一的鮮魚行學校,在面臨殺校威脅下作出的「絕地反擊」,又請去迪士尼又盛,務求來個鮮魚翻生。梗係!飯碗攸關!固此,如果「供過於求」的情況沒有改善的話 (即去到 “equilibrium”),筆者認為教師仍然有排辛苦。


後記一︰又來了。羅太又被狂炳。一句「有人過馬路被車車親,話我們留班位不足夠。有賊仔偷野,話我們道德教育唔好」,這是不折不扣的賭氣話。不過,想深一層,那些報紙的頭條又的確有問題。交通意外可以有很多原因,可以是過路者不小心、可以是駕駛者疏忽、亦可以是車輛失控,總之一定與路面情況或當事人有關,那末又關教改乜事呢?「班位不足」與「被車車親」兩者連最 remote的因果關係都沒有,報章這些報道實在有「煽風點火」之嫌。

後記二︰泛民人士經常大聲疾呼回歸後香港言論自由愈見狹窄。筆者覺得最被粗暴干涉言論自由的,先係官員本身,事事動輒得咎,人言可畏。無他,有票者惡晒。回歸前,官員 / 港督在公開場合揶揄立法局議員乃係常事。經典事例︰張文光就一些教育事項發言,彭定康就此表示 (譯文)︰「這些都是姿態,空洞不過的政治姿態,他的言論不告訴我們什麼,只提醒我們港同盟的選舉活動開展得特別快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