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此刻

是時候再尋找了

Thursday, March 09, 2006

假如我是特首

筆者早前承諾波兄會發表一下有關政治的愚見,我告訴他,小弟寫Blog,好睇mood,有沒有感興。

今日有一點。

一個小學作文的常見題目︰假如我是XX。

現在的政治體制,在《基本法》的框架下,屬行政主導,簡單來說,很多政策制訂的「發球權」及「守門員」都在行政機關手上,不過實行起來,行政部門諸多制肘。想想如果你是特首,在下列的難題下,可以點做?


各方的困難
有看報章的朋友都或許有聞,政府最大的困難係「無票」,每次法案通過前都須使盡吃奶的力,方能順利過渡。無他,政黨要生存就要靠選票,要選票就不能不永遠靠攏在選民的利益上。因此,造成個個越俎代庖代選民向政府伸手要錢的局面。

政黨其實也是「人在江湖」。沒有選票就沒有議席,也就沒有更多的「貢金」及更多的影響力,更多的黨員,更多的資源。尤其是在香港,議員的工作是一份只有四年的「合約」,沒有退休金沒有公積金沒有長俸,必須保留政治肌肉方可「糊口」,及讓自己的兒女入讀英基...

董特首在任時曾有「執政聯盟」的把戲,觀其非常之「地球村」的組合,心忖那不過是「人人有份,永不落空」的畀面派對。二十三條一役,自由黨的斷袖已向公眾宣佈,聯盟的誘因不外是眼前的利益,齊齊傾好過齊齊輸。經不起考驗的聯盟只屬利益集團,不是聯盟,為《朋黨論》之︰

「小人所好者利祿也,所貪者財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友,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

這也難怪,香港與外國不同,沒有「執政黨」,所有政黨嚴格來說都可是反對黨,這股風在傳媒一片反建制的熱潮下尤見熾烈。加上在經濟不景時,「公務員」這個身份帶有很重「原罪」的氣味,官員要有作為就難以加難。在立法會無票、市民無政治興趣、公務員無心戀戰的情況下,政府施政之難,可想而知。除了爬升至特區「階梯最高點」這種滿足感外,做特首當真為減壽的工作。


人才的匱乏
香港雖屬「亞洲國際城市」,惟從政的路途非常狹窄,最馨香的當然是商而優則仕,最好條件的當然是頂級的AO,最要命的是由基層社區工作做起,最迅速當然是由政黨一手湊大而再獲保送至特首辦啦。再者,「知青」是有眼見的,政黨被選票無意識的牽著鼻子走,政府又被政黨及「民意」牽著鼻子走,如此人浮於事的機制,很難吸引有識之士入仕。政黨領袖近年高呼香港政治氣候難以培育政治人才,其實他們搞錯了,係有能者都不願從政罷了。當然,政府都明白他們這句話的「深層次」意思,現在兩派亦已求仁得仁。暫時的戰況是二比一︰何安達 + 劉細良 <--> 陳克勤

再說,又有哪個能人樂意被「具睿智的香港人」(四十五條關注組語) 的「民意」所牽著?「民意」是很詭譎的物事,誰說「群眾的眼睛就是雪亮」?「公道自在人心」?「多數服從少數」就是民主?「民心所向」就是對社會整體長遠發展最有利?

我們到底需要一個什麼樣的領袖?

我們是要否要一個操控民意的領袖?(如「斷背」前「斷背」後的陳水扁) 還是天天在預測民意,要每步都攫取最大民眾支持的領袖?群眾有份選擇是否一定代表那人一定會為社會著想?還是他只會純粹為繼續連任著想而「天天在選舉」?

我們得承認,沒有一種方法可以確保我們找對了人。不過,撇開人的素質,制度的參與性及認受性亦同樣重要。筆者同意,現行的制度有可改善的空間 – 剛否決的政改方案,建議加入十八區的區議員為選舉委員會成員,實屬頗為不俗的方案,以框架及方式而言,近似美國的選舉人制度 (electorate)。雖曰最終因為曾的「天真」而令他碰了一鼻子灰,但筆者認為,沒有了民主派加入選委會的「稀釋作用」,曾開心都來不及。


沒有大腦
另外一個大問題,是政府沒有大腦。

不是說官員們沒有腦,是各政策局的官員基於「保命」及「財政封套」的問題,都不得不哼潮州音樂,搞掂自己檔攤先,此屬人之常情之常情。不過,政府沒有一個獨立於建制的腦袋,為政府及社會思考未來的路向,為施政及香港作中長期的定位,是不爭的事實。

不要跟我說CPU中央政策組,壓根兒是庫務養活他們的。先看劉兆佳,此君還在中大工作時,每次的選舉及施政報告都有獨到的見解,頗得傳媒的寵愛。一入侯門,筆者總覺得劉的言論似是「就住就住」,不復以往的痛快爽直。好,我們且看同宗親的細良,幾個月後會否「劉兆佳化」。

特首剛成立的策略發展委員會,第一步是走對了方向,可惜的是為免順得哥情失嫂意,這個會竟有150人!150 開會「百家爭鳴」的盛況,可想而知。施永青曾表示「策發會怎能不是口水會」,筆者深感同意,一日不減人數「去蕪存菁」,策發會很難有效率及獨立地工作。


早前有年邁的「獨立人士」於報章登報,提出何時才有普選的問題。筆者的底線是 – 我真的很難同意普選。原因上文已大致提述過。同時,香港畢竟也是中國的地方嘛!相比起其他的省份,香港已是獨受寵幸,各省長對香港的受寵已是牙癢癢。再說啦,我又不信普選會對台灣起到示範作用,皆因到時台獨份子又會推出一些新的口號來對抗。再說,政治冷感的香港人,豈會介懷香港的普選是否會對台灣產生示範作用?


後記一︰在二十三條一役中,自由黨首先發難,田少「唔玩」(退出行會) ,聲稱為社會公義,換來了政治本錢。這一招非常湊效,翌日的生果報冠以「英雄」一詞錦上添花。那真的是「為了正義」嗎?還是為了翌年的立法會選舉?自由黨老早知道自己在功能組別漸被「陰乾」的情形下活不了多久,隨著地區組別議席的增加,自由黨必須出戰地區直選以保地位。果然,在次年的立法會選舉中,自由黨的海報上有一句「二十三條.令你更了解自由黨」。了解,怎會不了解,具「睿智」的香港人當然明白「多個香爐多隻鬼」的道理!!

後記二︰誰說中國人沒有創意?看看我們華人創作的口號。由毛主席年代的「炮打司令部 – 我的一張大字報」開始,到大班的「利益輸送」、「釋放善意」(善意曾被羈留,故此被釋放?),再有陳水扁的,「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到「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四不一沒有」等口號,中國人才是最具創意的民族呢。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