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此刻

是時候再尋找了

Sunday, March 05, 2006

教我如何不郁你


看過《鏗鏘集》後,有感而發。

董落曾上後,曾班子要務之一,是「整頓」港台,冠名為「重新思考公營電台的定位及廣播方針」,螫伏多時,終於出手。

董在任時,「頭條新聞」一節目老早令對立的政黨鬧得面紅耳赤。當中以傳統左派勢力聲音最為響亮,大意為「港台吃政府糧何以會幫手鬧埋政府」云云。

筆者所思,那不是反對與支持的問題,是港台有沒有忠實、客觀而多角度地反映政策效果的問題。

剛剛的《鏗鏘集》,探討在多年的教改下,教師們如何心力交瘁、如何「連教仔都沒有時間」、如何辛苦到要看精神科醫生、如何「沒有時間好好關心每一位學生」等。不過,好像欠了什麼,對吧?筆者淺見,認為僅「忠實地」反映部份的事實,欠了公允。

要衡量一項政策是否成功,「持份者」(Stakeholders) 的意見不可或缺,他們會是服務的接收者、服務提供者、資助者等等。筆者認為,這星期的《鏗鏘集》,在「編輯自主」下缺少了︰

一、學生是最終接收服務的人,為何不訪問一下不同年級的學生?讓他們說說喜不喜歡現在的教學安排?覺不覺得現在的安排有助學習?並問一問他們知不知道以往的教育是怎樣。三十分鐘的節目中,只訪問了一名年約中二的學生,他只說了「入教員室好少見到有老師,老師好難搵」。

二、家長是學生的監護人,是學生在家庭生活及人生旅途上的重要成員,為何不訪問一下他們?讓他們說說在他們有限的觀察下,兒女的學習有沒有進步?他們上學有沒有比以往快樂?又或是他們本身對教改有什麼看法?

三、僱主呢?我不是要說間間小中大學都要變成「職業先修」或「技能導向」。不過,現在香港青年人常被僱主批評語文水平低落,我要說,語文運用實與大學教育無關,語文是基礎教育的一部份呀!何以不問問僱主們,你們期望種種教改下措施,會為這些未來的社會棟樑裝備了什麼技能或專長?他們期待未來的青年人應有什麼特質?教改在這方面又有沒有正面的影響?

四、以往的中學生呢?例如現在的大學生、筆者這個年紀的人。我們都是在典型的填鴨式教育下長大的人。反思過去未有教改的時候,教師們即使空閒時間較多,他們又有沒有常常「好好關心每一位學生」呢?我們有沒有機會常作「專題研習」,發揮一下所長及興趣呢?當年的教學方法及現在在教改下的教學方法,又有什麼不同呢?

以上四點,具「編輯自主」下的港台都沒有交代。作為政府部門之一,他們如何「問責」?「自主」地選擇不將整個畫面投射在節目中,觀眾看到的會是什麼?片面的報道是不是我們納稅人樂意觀看的? 傳媒是不是只讓我們看「他想我們看」的東西?

可能教師朋友會說,這都是「忠實地反映教師的辛勞呀!」筆者都有不少的教師朋友,要好的更有三個以上,但節目何以不訪問一下他們另一邊廂的感受?他們大都是以往的教育下的製成品呀!他們自己察覺不到以往的教學與現在的有什麼分別嗎?為何不問問他們純看「教學」成效,學生會否比以往得益更大?而非單單看工作量!香港電台,如此偏頗的節目製作方針,教港府如何不郁你?

筆者拙見,認為教師的敵人其實不是教改,是「大勢」。筆者那一代是baby boom一代的孩子,還在學的時候,只會有學生找學校,不會vice versa的,教育是「求過於供」。時至今日,適齡學童銳減,哪怕每天150個配額的「加」,都追不上人口老化及遲婚等的「減」。在「客源不足」的情形下,校長及教師都人人自危。為了爭取更多的學生入讀,都不得不放下身段,派傳單,做宣傳,爭取教統局的XX基金 (例如優質教育基金QEF) 作額外的教學資源。因此,我們方可以見到曾被停辦小一的鮮魚行學校,在面臨殺校威脅下作出的「絕地反擊」,又請去迪士尼又盛,務求來個鮮魚翻生。梗係!飯碗攸關!固此,如果「供過於求」的情況沒有改善的話 (即去到 “equilibrium”),筆者認為教師仍然有排辛苦。


後記一︰又來了。羅太又被狂炳。一句「有人過馬路被車車親,話我們留班位不足夠。有賊仔偷野,話我們道德教育唔好」,這是不折不扣的賭氣話。不過,想深一層,那些報紙的頭條又的確有問題。交通意外可以有很多原因,可以是過路者不小心、可以是駕駛者疏忽、亦可以是車輛失控,總之一定與路面情況或當事人有關,那末又關教改乜事呢?「班位不足」與「被車車親」兩者連最 remote的因果關係都沒有,報章這些報道實在有「煽風點火」之嫌。

後記二︰泛民人士經常大聲疾呼回歸後香港言論自由愈見狹窄。筆者覺得最被粗暴干涉言論自由的,先係官員本身,事事動輒得咎,人言可畏。無他,有票者惡晒。回歸前,官員 / 港督在公開場合揶揄立法局議員乃係常事。經典事例︰張文光就一些教育事項發言,彭定康就此表示 (譯文)︰「這些都是姿態,空洞不過的政治姿態,他的言論不告訴我們什麼,只提醒我們港同盟的選舉活動開展得特別快而矣。」

2 Comments:

At 8:14 PM,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現在的新聞大多以譁眾取寵來達到目的,已很少有媒體能做到中立了,老土一點說句,都是供求問題,有這樣的市民便有這樣的媒體....

至於發言方面,始終阿爺思想還是未開放到和國際甚至香港的水平,所以"吃政府糧何以會幫手鬧埋政府"是北大人所不能接受的.我始終覺得言論自由只不過是哄小朋友的遊戲而已.

 
At 10:19 PM, Blogger 當下 said...

對, 波兄都曾經提過呢一點, 有呢種需求先有呢種供應.

我覺得最大問題是節目完全沒有建設性呢, 又不客觀, 沒有讓觀眾看見全個畫面, 所以係應該做d野的~!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