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此刻

是時候再尋找了

Monday, February 27, 2006

別人眼中的你

小傑的blog介紹了一個網站,網友登記後,可讓網友的朋友選出5或6個詞語去形容這個網友。看上去頗好玩,筆者也就有樣學樣做了一個︰

http://kevan.org/johari?name=Benny_Chan

可以的話,網友們請到這個網站,選取5或6個詞語,從而發表對筆者的看法吧。要誠實呀!

Sunday, February 26, 2006

一切由紅白機開始

甫應允波兄寫一篇有關政治的文章,看見床頭櫃旁的PS2,忽爾憶起筆者曾經是個遊戲機迷,那末是次跟大家輕鬆一下,談談電視遊戲機的二三事。(這次更瘋了,近四千字)

(由於版權關係,筆者不打算刊登任何相關的圖片)


紅白機與灰機
自筆者對遊戲機有認知起,最勁的是灰機與紅白機。

坦白說,筆者道不出上述兩者的分別,亦不知道它們的正稱。「灰機」與「紅白機」只是純粹以色命名,與其正稱相信沒有什麼關係。在八十年代中,市民普遍未算富裕,擁有一台紅白機,足以教一個小學生在同儕之間炫耀一番。

Mario Brothers已屬家喻戶曉級,它令帶起了電視遊戲機的熱潮。Mario裡的吃畢會「長大」的、會令主角放火炮的、會中毒的種種草菇,那些長相邪惡之餘又帶點鬼馬的反派,「頭頂金錢」等,相信每位二十尾至三十頭的「將近中坑」都仍然記憶猶新。

Mario 遊機發展到後期,會長出名副其實的狐狸尾巴、會飛等更令一眾機友耳目一新。當年不少孩子「胼手胝足」地「節衣縮食」,就是為了從遊機中得到的種種快感。


經典遊戲
經白機的經典遊機有很多,筆者喜愛的有︰

惡魔城︰還記得第一版「大佬」是一匹狼嗎?第二版有那個滿頭是蛇的「魔頭」。還有那些從地底「升」上來,沒有頭的嘍囉,與及以皮鞭打碎岩石後有燒雞吃…都是惡魔城的經典敵人與場面。

直至近年,惡魔城依然是該公司不停翻炒的一隻game,PS版的「月下夜之想曲」屬該系列的顛峰之作。老實說,2D的遊戲很難整得咁好玩。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那個「逆惡魔城」有少少搵笨,將版圖上下調轉竟然當新的一樣。又,有沒有網友知道如何可以玩到100%?

最近,PS2的惡魔城來了個大翻新,玩3D。筆者則認為,老是不及以往的好玩,故此沒有買了。


月風魔傳︰筆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倘主角不慎「跌落街」時,螢幕上便會立即教大家「死」字點寫,非常到位的「提示」。此game裡有不同的武器可選用,每個階段的敵人與首腦的德性都很有創意,但就頗為難打,但愈難打的,才愈襟玩嘛!

可惜的是,月風魔傳沒有再推出新的版本,此乃係不少機迷的一大遺憾!


魂斗羅︰無理由未聽過掛?「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 Start」是當年每個中小學生都會倒背如流的一個密碼。直至今天,部份Konami仍偶然會以這個字串來作遊戲的密碼!眾多武器當中,筆者最喜歡用「天女散花」式的「S」。

魂斗羅一game發展到近年的PS版本開始,已趨向令機迷瘋狂。瘋狂不是因為好玩刺激,是因為那有如登天的難度。漫天的子彈與敵人,稍微動一下便中彈或「跌落街」。6:4曾對筆者誇下海口 – 如果我可以在不續版的情形下打爆PS2版的魂斗羅,他會把這隻新買的game雙手奉送給我。筆者心忖︰「6:4一向愛插科打諢,太誇張了」…最後,原來筆者沒有這個福份獲得這份「厚禮」…


沙羅曼蛇︰配樂時詭異時cyber的一隻經典射擊遊戲,記得其中一版大佬是一個「腦」,中央有一隻眼,長有一隻手來抓主角的戰機,很啜核,但很刺激。其後推出了Q版沙羅曼蛇 (又稱沙鍋曼蛇),畫面是斑斕絢麗了,但不見得好玩很多。 (還記得其中一版的大佬是一對女性的美腿…太荒唐了)


Rockman (洛克人)︰這亦是經典系列之一。雙手為「無限子彈」的機關鎗,每戰勝一大佬便可以獲得該大佬的絕技,讓Rockman可以「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是Rockman系列的特色。遠在紅白機及Gameboy年代,Rockman是一隻可以「將勤補拙」的遊戲,但到PS開始,Rockman也有「魂斗羅」化的現象,哪怕筆者猛下苦功,有些版連見唔見到大佬都成。另外,Rockman很教人討厭的地方 (尤其是初期的系列),是每次瓜柴後都要在該版的開頭「由零開始」,好灰。


Tetris (俄羅斯方塊)︰基本上不用介紹,好野唔使問點解。


還有不少的經典平面遊戲,例如「聖鬥士星矢」、「坦克大戰」、「炸彈人」等,都曾經令筆者著迷,但「篇幅」所限,不贅了,免得最後要寫五千字。


Gameboy
Gameboy是首部可攜式又可換遊戲帶的遊戲機,當年推出時曾炒至八百大元一部!不過,Gameboy的畫面是黑白色的,很「壞眼」(家長腔)。相信由於先天所限,筆者個人認為Gameboy所造成的熱潮並不算強,教人難忘的,相信只有開機時那「叮」一聲。

哪怕是推出Gameboy Advance,Gameboy近年仍屬強弩之末,尤其是當PSP推出後,更頹。或許,Gameboy的終結某程度上標誌著任天堂壟斷的終結。

(老實說,NDS也不見得十分流行,恐怕不會有太多人,純粹為了一隻Mario賽車,而買這部遊戲機吧?)


超級任天堂及機舖
這個時代應該任天堂公司最得意之時,至少當年的Sega Mega Drive及PC Engine都難與其爭哪怕半日的長短。超任當年最大的賣點是將經典街機「Street Fighter」 (街頭霸王) 移植過來,沒記錯的話,被推出時,超任炒近二千大元一部。

說起街霸,筆者敢敢誇稱自己屬「鬼斧神工」級,能「化毒瘤為神奇」。點解?初中時,筆者還是個不良少年…不愛讀書、不做運動、只會看漫畫與打機,常常流連機舖,放lunch時竟去「齋篤」不吃飯。回想起來,實在與「電車男」無異…

九十年代初至中,電子遊戲機中心基本上都被街霸侵佔了大部份的地方。由初期沒大分別的Ryu與Ken、會「無影撻」的軍佬、以「按下及中腳」來踩敵人的Chun Li、軍佬打相撲手、拳手及蘇聯佬 (其時蘇聯已解體,實應稱為「獨聯體佬」)可用「公式」等,都伴過筆者渡過不少時光。直至後期的「葵花寶典」、「東方不敗」,愈來愈喪,街霸開始不好玩了。

其後推出的「餓狼傳說」(Fatal Fury) 雖以「街霸原班創作人馬」作招徠,但初期頗不成氣候,不能打入主流市場。直至「餓狼傳說特別版」後,形勢方有顯著改變。當年筆者最愛用的,不是Terry,Andy或泰仔,是Geese Howard與跆拳道高手Kim Kaphan。在Fatal Fury Real Bout之後,「餓狼傳說」及街霸系列被「鐵拳」系列打個落花流水,竟玩起Synergy來!想1+1=3?成了個不倫不類的SNK vs Capcom,一點也不好玩。

初中時,筆者曾經有一位「親密機友」- 莫生。如果歷史重演,朋友必會認為是Brokeback Mountain的真實版,皆因其時每天放學後,莫生都會到筆者家中,瘋狂打機三小時,才會「依依不捨」的停離去,翌日「再續未了緣」。筆者在街霸及餓狼系列的一身「好武功」,就是在那時練回來。

配件方面,猶記得當年版權法例及意識並不強,因此「超任博士」一類的「擺明車馬侵權」的機件才可推出市面。「超任博士」的重大發明不是它的「無限復活」或「慢動作」,是它容許大家到處「抄game」,5元一次,攻略另計。當年,筆者、小保小傑莫生都養活了置樂的「晨光」及華都的「龍珠」。

同時,超任開創了筆者一個紀錄 – 首次打角色扮演遊戲 (RPG)。好友小傑很有耐性,經常打RPG,如Final Fantasy及Dragon Quest系列等。筆者只在超任玩過FFVI,但當時一玩…就將四名腳色「操」至level 99,更因此被莫生大譏「白痴」。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呢,莫生不明白,level 99時,那種可以隨意蹂躪敵人的快感,不是處處可以找到呢。


Playstation
6:4與筆者曾謔稱為「玩站」。Playstation屬日本殿堂級的品牌 – Sony的出品。Playstation伴著一大堆經典遊戲走出市場,Bio Hazard便為當中的成功之作,更衝破框框,由電玩成為電影。

筆者與6:4的至愛,是「立體忍者活劇」「天誅」系列。Playstation年代,天誅分別天誅一、二及忍百選。筆者曾為井底之蛙,以為自己打機已經很勁,誰知道當親眼看見自己表弟打天誅時那種出神入化的鬼神之技後,方知「一山還有一山高」,跟他學習的,還多著呢。6:4亦因此為筆者表弟,冠以「神打」一名,取其打機「如有神助」之意。(又,當年曾與6:4通宵狂打忍百選,這種情景已不復再了。不復的不是人面,是我們都沒有那種精神,去磨爛蓆…)

Bio Hazard的最大賣點,當然是動作 + 驚嚇。那些失驚無神從窗外撞入室內的狗隻、異形物體、喪屍等等,那種「又要驚又要玩」的心情很是吊癮,令筆者、6:4小保小傑都徹夜不睡,邊解謎邊打怪物,配合小傑將Playstation連接到強勁的喇叭上,每有怪物出現時,我們都很想尖叫…

另一隻小傑6:4很愛玩的game,是Clock Tower。嗯,筆者則很不喜這種遊戲,很絕望,主角只有逃的份兒,不能反擊,永遠在逃避「較剪人」的追殺,玩得多,人都驚青埋一份。(又,乘著《國產凌凌漆》的風,他倆為此game中的一個裝置起了「古惑的門」一名,很到位搞笑!)

Playstation還有由街機移植的Ridge Racer、Siphon Filter系列都屬筆者的心頭好。又,PS2好像也推出了Siphon Filter,何以不見有得賣呢?

提到Playstation,不得不提模擬醫院一game。起初只是筆者愛玩的,但後來從不打機的女友竟著了魔似的迷上這遊戲,她更曾創下了連打四小時的紀錄。其後模擬醫院的光碟刮花了,Playstation讀不到,女友很是失望。為此筆者曾經翻遍港九新界,甚至日本的遊戲光碟舖,務求能找出模擬醫院一game的正版光碟,讓她可以在PS2重溫那瘋魔的時光,可惜目前心願仍是落空。如有網友發現作有地方售賣此game的話,煩請告訴筆者。(二手無妨,重酬)


Playstation 2
最後是PS2。這部遊戲機是筆者開始有經濟能力時買的,當年一擲千金買這機,完完全全是因為在莫生家中玩過「三國無雙二」,太精彩、太刺激、太英雄主義了,I am loving it!相信不少玩家是因為操控主角時,可以「一夫當關,萬夫莫敵」,拿下過千敵兵,對抗如呂布等虎將時,更可使出無雙技斬殺一代大將。此之大丈夫氣慨與身手,除了打機以外,無處可獲。

其後每集的「猛將傳」系列,是明碼實價的換湯不換藥。不過,大家依然會著魔似的,繼續支持。

Metal Gear Solid是PS2的另一經典作。其實MGS在任天堂年代已經存在,當年叫Metal Gear,遊戲有點悶蛋,單調得很。當年的醜小鴨,竟成了近年的天鵝。筆者與小保都屬MGS系列的粉絲,尤其是Snake Eater一集的CQC技,更令我倆練得咬牙切齒。

說到PS2,不得不提Gran Turisom 4。除了在電玩世界,一個普通打工仔是不可能同時擁有BMW M5、Mercedes CLK300、Bentley、Astron Martin、Nissan Fair Lady、Audi TT、Jaguar S-Type等名車。由於新game價錢實在太貴,筆者矢志要打爆GT4,將此game的邊際價值用盡,但…想要真有藤原拓海此人,都很難玩到100%。

另外,全民高爾夫、捉猴啦及東京巴士案內 (與真正的東京一模一樣…) 都是筆者的假期恩物。不玩「捉猴啦」系列,都不知道,原來女友那麼容易頭暈。

最後,要提一提唯一的遺憾。曾經很喜愛《魔戒》這系列的電影,電影《魔戒二之雙城奇謀》推出時,筆者連相關的game也想據為己有。其時6:4已三番四次警告筆者,這次電影移植的game多屬爛game,忠言就是逆耳,我還是買了回來。結果,該game被遊戲雜誌選為「2003年十大爛game」之一… (想6:4必暗笑筆者戇居…)

上述所提到的電玩遊戲,網友們又曾經玩過那些?


後記︰剛與小保提及筆者想買「東京巴士案內二」玩玩,小保很體貼,立刻找來一些有關的圖片,真係聞名不如見面…極為複雜的config,我想真正走去學駕駛巴士也沒那麼複雜,還是算了吧。

Saturday, February 25, 2006

實在真係細世界

是日須站立差不多九小時,幾乎引發靜脈曲張,發現原來那些賣西服的sales每天穿著皮鞋長時間站立,是需要經過嚴格的訓練。

過程中除了部份極騎呢的市民外,乏善足陳。最大的意外,是世界真的細小。

首先,遇見極多平日上班時在車上「朝見口」的白領。

接著,與筆者一起做紙版的P,原來與筆者的ImmD舊同事Alvin為好友,當年筆者與Alvin也是天天一起到華潤大廈「三餸一湯」、很談得來的同事。

對面ImmD的櫃位,主管的是C與K,當年他倆又是與筆者一起受訓的同期學員。另一名WL,他倆的部屬,原來又是筆者女友的大學同學…

好了,到CSD。一名身材非常高大的Officer H走過,與另一名部門紙版L打個招呼,談了兩句,原來H與L俱屬「假期波友」。筆者於去年學游繩時相識Officer H,其時談得不多。此次攀談之際,驚覺原來筆者於C&ED受訓時的同房B,與H是舊同事 (B是從CSD轉投C&ED的…),B是H與筆者在不同時期的同房…

累極小休時,與兩名PF的WPC談起來,覺得其中一名WPC很是眼熟。細問之下,原來與她在PTS有一面之緣。這兩名WPC與筆者吱吱喳喳的談個不停,很是有趣。

天下間哪有這樣巧的事?

Thursday, February 23, 2006

宗教 ≠ 教會 ≠ 善良

筆者並非任何宗教的教徒。以下內容或有看官會覺得冒犯,不喜勿看。

先旨聲明,下述詞語並無特別暗示任何一個宗教 / 教會,本篇每項有關「宗教」的提述,都是泛指社會上被認可的「宗教」。

依筆者的俗眼看,在現代文明中,宗教扮主要扮演「導人向善」及「精神寄託」的腳色。但自八歲初次接觸教徒起,便總不明白為何人們會將「教徒」與「好人」不問情由地劃上等號。

筆者所思,宗教屬人類群體中一種集體精神活動,持共同的目標、價值與信仰,心靈行事都依照這套統一的準則,認為此為「真理」之所在。宗教,未必具排他性,與科學及理性無關,但一般都會向教徒灌輸世人認為正確的價值觀,例如「愛」、「善」、「慈」、「恕」等。

每個人追隨宗教 (或教會) 的目的或有不同,有的可能是認為他 (她) 在追求真理,有的可能是認為他 (她) 在那裡找到精神上的寄託。當然還可以有其他原因。

現代文明社會通常都支持 (至少不反對) 正統宗教 (即至少是導人向善的) 的存在,因為這樣有助凝聚群體力量,團結人民,並發揮安定社會的作用,是現代社會壓力的後方緩衝區;不過,從微觀角度看,宗教能否導人向善,十分因人而異。

既然宗教可以只是個人的精神寄託,理論上,教徒可只當宗教為傾訴的對象,並在生活中,掛著教徒的身份,做 / 想一般人會做 / 想的事,這與信仰本身沒有什麼衝突。

同時,教會組織上與其他機構無異,內有階級之分,有長幼之別,有內部規條,有團體文化,亦要調配資源,故人員會升職,會調職。當中資源及社會地位是重要的考慮因素,要令機構好好運作下去,兩者缺一不可。固此,增加資源的來源及提高教會在社會的影響力,在宗教機構運作的過程中,必佔極高的比重。

每個宗教固然認為自己的才是「真理」,未必排他 (如佛教),但都傾向勸說非教徒加入其教會或信奉其教條,因為這才是引導非信者往正途嘛,其教義才可「薪火相傳」嘛。「勸說」某程度是代表著「影響他人」,這種行為可以不同形式出現,例如著書立說、參與慈善活動、於教會主講,甚至於水銀燈下粉墨登場,就不同的議題,「自行代表」其「宗教」發表意見。當中有沒有一些意見與「宗教」或「教義」完全無關,則屬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當然,出鏡後,甚至連政治影響力都增加了,媒體多報道了,是否「宗教人物」的「意外收穫」,要由廣大人民作英明的判斷。

「宗教人物」發表意見,在現代自由社會下本無可厚非,但「宗教人物」可以宣揚一些觀點,可以「勸說」人們去追隨他的一套,去影響他人接受他的一套,他人何以不可批評那些觀點,勸說他人不要相信那些看法?這樣何來「侵犯宗教自由」或「打擊信仰自由」?純粹言語上的批評有別於具體行為上的打擊,這是基本的邏輯推理。

筆者亦喜追求「真」、「善」、「美」,愛欣賞美好的人和事。不過,在尊重宗教的存在的同時,我們亦須時刻保持理性,不被假象矇混,不讓「有心人」藉「為民請命」之名,攫取與宗教無關的政治利益,玷污宗教本來的美名。

Wednesday, February 22, 2006

多事之春


通常說「多事之秋」。筆者把它變革一下,這個春天不太悶。

「多事」中鬧得熱烘烘的,是禽流感襲港。

「禽流感」是廿世紀末發明的新詞。用速成打「禽」字,接下去的是「禽獸」、「禽類」、「禽獸不如」及「禽舍」,未見禽類與感冒有關。老實說,筆者從不理這廝…素來覺得,只要自己營養均衡、作息定時、適量運動、心境健康、重視衛生,疾病理應遠離我。萬萬想不到,一隻雞,竟然可以與《基本法》扯得上關係!

政府上星期修訂《公眾衞生(動物及禽鳥)(禽畜飼養的發牌)規例》,規例新效後市民不得再私養列明的五種家禽。傳媒隨即每天每小時都在追訪「外出收雞」的政府人員,但問題是政府真的順手牽雞,沒有賠一毫錢!此舉乃傷害了廣大養雞人的感情,情節特別嚴重,是對本港養雞人的嚴重挑釁…

政府的解釋主要是「避免有不法之徒走私雞隻賣給政府,騙政府的錢」。噢,說得通嘛?

一、政府要檢取 / 沒收 / 充公一個市民的財產而不作賠償,最常見的例子是市民犯了法,政府人員檢取該「物証」以作調查 / 化驗 / 沒收。理論上,所有的「動產」都可以跌進這個範籌。不過,現在政府以閃電的速度修例,第二天便立即出動收雞,似乎真的行之過急,頗有王安石當年的風韻。市民根本沒選擇餘地,因此有受訪者表示「要放生d雞都唔畀你政府」,實屬人之常情的常情。

二、堵截走私不就是政府 (尤其是海關及食環署邊境辦公室) 的責任嗎?為何要算到飼養者的頭上?這樣做政府不就是承認自己無力打擊有可能發生的罪行嗎? 「強政勵治」不等於要「強」人啊!那些雞都是由香港人養大,「飲香港水,流香港血」架!

三、再者,修例前的散養豁免上限是20隻家禽,咪逐隻計,只賠20隻,數目有限。如果有人敢「照辦煮碗」上回禽流感時,「猛定毛劏定雞鯨乾水等收錢」,咪由第21隻起,唔賠,指稱對方連修例前的不獲的豁免囉,大條道理唔賠。又,賠償價錢只要比市價低,那末養雞人條氣又順d,不法份子見「無乜肉食」,未必會冒被海關檢控之險而走私,政府所費不多,又可解決問題。再者,賠償額再大,都大不過滾石樂隊的幾隻歌…

政府這次的行動已經招來怨憤,翌日各大社評都毫不留情地「喪淝」,屬意料中事。意料之外的,可能就是那個大紫荊勳章原來咁cheap,連幾隻雞都買唔到,連《法律天地》主持人、與新界社團聯會關係極佳、蕭蔚雲徒弟的梁美芬都出山了,我們便會知道,政府今次打的,是一場硬仗。


後記一︰上回禽流感來襲時,無線竟在新聞報道揶揄內地官員。話說當日由呂秉權報道六點半新聞,指內地官員近日多番檢查市場雞隻,並簡述當地情況,他竟道︰

「廣州市衛生部官員到市場檢查雞隻是否健康,但佢地檢查時唔係全副武裝,而係全套西裝。」

咁樣明寸人地?有失大台風範呢。
但筆者都笑到收唔到聲。


後記二︰可憐的彭小姐
筆者對波兄嘗言,替彭小姐翻案一事可能本身就是一個局。

先說「皇仁之龍」。他在法律界名聲非常不俗,挾著「很好的香港故事」入仕。律政司司長屬特區主要官員,他獲特首信任,中央 (暫時) 亦信任特首,批准了黃的任命。要打響「明鏡高懸」的頭炮,就要夠正義,要夠薑。他指示死因裁判庭替彭案翻案的timing一流,為他贏了全台的掌聲,說他「膽敢挑戰權貴」。但結果會是如何呢?

首先,未有翻案決定前,該案部份重要証物老早不翼而飛是眾所周知。六年前呀!乜X都無晒啦。畀六年時間你,乜案都可以毀屍滅跡啦,生個仔都讀小學lu。連驗屍時都要靠牙齒辨認方可確認死者身份,其他的証物已煙消雲散,實不足為奇。

筆者大敢估計,這單案件最終會因為証據嚴重不足而成為另一宗無頭公案,無從查出彭小姐的真正死因為何。老實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個官又可以點判呢?莫非方曼生又會突然「自我引爆」嘛?固此就算現在警察想楂正來做,大肆調查,很也難來箇水落石出。

如此一來,在預計到裁判官要無米煮粥的情形下,演一場好戲實在不難。最終贏家,多是已贏盡民望的黃生︰「謀事在我,可惜成事在天呀!」(眼有淚光)。(筆者瘋狂假想)
(筆者亦主觀認為此案極為可疑,方曼生的一舉一動又是惹人猜想,可恨我們是活在這樣的社會,這樣「富不與官爭」的社會。只有替彭小姐祈福,望她來世有幸福美滿的人生。)

Tuesday, February 21, 2006

文明 ≠ 天理

繼上次施君龍上訴得值後,網友波兄再一次對法庭判決大表不滿。筆者對此事亦有點感興,就湊湊熱鬧。

相比起很多的西方國家,香港的司法制度算頗為健全,普羅大眾對香港的司法人員及制度都抱有一定的信心,鮮有就某個判決吵鬧起來。有趣的是,大眾通常只會對「檢控與否」及判刑多少有所反應。可能是大眾認為法律艱澀的關係,証據搜集的方法及聆訊過程中的軼事,少有觸動到公眾的神經。

判刑從來只是嫌輕,未聽過有人嫌重的。

就升斗小民而言,多以主觀情感及傳統道德去批判法庭判刑是否適切,故此大眾都期望「殺人放火」、「搶劫強姦」一類「道德上已屬不正確」的行為會被重判,讓犯人一嘗長期牢獄的滋味。因此,當2003年屯門公路大車禍的始作俑者之一 – 貨櫃車司機被當庭釋放時,市民光火也屬人之常情。

筆者個人亦認為是次導致21人死的車禍竟只值7個月的監禁,道德上來說的確過輕。法理上呢?律政司研究判辭中,筆者也不要斑門弄斧,故僅推測一下主審法官的邏輯。

律政司有為每類刑事案件制訂判刑指引 (Sentencing guideline),那是一個個遞增的圖表,是有數得計的。例如管有某個份量的危機藥物 (即毒品),一般會判多少;份量愈多,判刑也就越重云云。法官有責任只以既有的法例 / 指引 / 程序 / 案例來行事,是「跳唔出既定的框框」的,從事法律的人士經常被批沒有創意,就係咁解。

是次判決的轉捩點,是法官認為沒有足夠理據証明被告是一名「遠低於專業水平及疏忽的駕駛者」(証明危險駕駛的必要條件),繼而改判「不小心駕駛」。原因是在當時的情形下,他沒有足夠時間及距離煞車等…可惡之處是,法庭表示︰

一、無法證明被告蓄意切線 (職業司機唔小心CUT佐線?)
二、貨櫃車在濕滑路面急煞時會有不穩定的情形出現 (第一次落雨楂車?)
三、原訟法庭忽略貨櫃車性能,沒有了後軸煞車皮 (司機唔知?)
四、近距離緊急用力煞車,顯示車速太快 (仲有跟車太貼)

作為一名職業司機,天天駕駛著同一輛車外出搵食,很難教人相信他不熟悉該貨櫃車的性能 / 機件問題。固然我們沒有証據去說被告說謊,但至少他很有可能是典型職業司機心態,「架車唔係我o既,收工就關人,有事先算」,對車輛的性能問題置若罔聞,這些叫做wilful blindness,「擺明視而不見」!一名合理地謹慎的駕駛者 (reasonably prudent driver)是永遠有責任確保自己駕駛中的車輛是roadworthy的,唔應該要人提!

可惜的是,事發時間太短,地點又在公路上,能夠找到有力証人証明司機的駕駛行為及態度有問題屬天方夜譚,唯一的証據就是司機自己在律師陪同下所給的口供,如果故事不是極不可信,受「框框」所限的法官很難推翻被告的說法。

最後,執法人員及死傷者家屬,只有眼巴巴看著被告從犯人欄徐徐步出,重新呼吸自由的空氣。就是因為他,家屬們清明節時多了一個拜祭對象,他們的傷痛淚水,霎時與被告7個月的自由劃上等號…另外,索償官司會否成功也屬未知之數,不過「未見官先打三十」,最先得益的自是律師們呢。

話分兩頭,即使維持原判 – 18個月監禁,21條人命,哪又不是輕判嗎?不是「五十步」與「百步」之別嗎?無奈的是,一日活在西方普通法的制度下,大家就要接受這種遊戲規則。百姓可以做的,就是自求多福,祈求這種事不要降臨在自己身上。

Monday, February 20, 2006

忙裡回憶



近日工作忙碌了很多,加上正為履行對波兄的承諾而趕工,為早前的「歐洲自遊三週行」補發遊記,連blog也少寫了很多。


那次歐遊到了德國 -- 法國 -- 瑞士與意大利,將近完成第一站的紀錄。


本來draft好一篇短文,說說自己對香港如何定位的看法,draft好了,又覺不佳,故不post出來。

先給部份「剪輯」予大家看看︰
上下兩圖分別為瑞士的Lauterbrunnen及Zurich。筆者與女友在瑞士渡過的浪漫愉快120小時,大都是用在這兩地上。

上圖左方那間小平房,就是筆者與女友居住的地方。房間窗戶對正少女峰的連巒山谷,每日起床時也會見到如詩如畫的景象。

Thursday, February 16, 2006

小人當道

在這個地方工作三年半,「到處羊毛一樣花」,埋堆組黨實屬正常。

真的很不喜與目光短淺的人共事。(但不否認是訓練EQ的好機會)
是次沒有冗長的blog,只有以下一句贈予一眾「街人」(仆街的街)︰


Saturday, February 11, 2006

有歌頌黑幫之嫌的《黑社會》



越來越喜歡這個blog了,大家都知我愛喋喋不休,這blog正為我提供了一個大放厥詞的好地方。

是次要談的是剛剛重看的電影《黑社會》。

《黑社會》開畫後,不少電影人都說這屬杜琪峯「顛峰之作」。筆者之意見為︰這部電影歌頌黑幫。

觀察所得,這部電影以「黑社會傳統的沒落」為主題,杜琪峯亦嘗言這部電影想帶出「十個大佬九個坎坷」的信息。筆者對此頗不以為然。反之,《黑社會》隱隱透著讚頌黑社會的意味。

首先就是宣傳海報上的字句「三百年前他們是義士」。這句說話某程度上是正確的,黑社會起源於「洪門」組織,當年以「反清復明」反己任。在平民百姓眼中,「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後,滿族固然是漢族的世仇,「反清復明」也就天經地義。

不過,如此「定義」現代的黑社會組織會否引人他人不必要的聯想?電影人作出這樣的一個定題,是在暗諷現代黑社會已「今非昔比」,還是「暗撐」他們只是無奈地被邊緣化的一份子?姑勿論電影人立心如何,筆者認為將現今打家劫舍、迫良為娼 (被騙的北妹)、人多蝦人少的黑社會組織與古代的熱血義士比較,有美化之嫌。

除了電影海報,戲中不少對白也非常可圈可點,例子不勝枚舉︰

一幕是近年經常飾演督察的吳廷燁與飾演警司的姜大偉午膳時,竟有以下的對話︰

吳︰「學埋人地搞埋d小圈子選舉…」
姜︰「人地選辦事人仲早我地選特首成百年。」

這是什麼話?想說黑社會歷史源遠流長?還是同時譏諷政府連黑社會都不如?

另一幕是當各元老爭辯應如何處理大D搞事時,譚炳文飾演的寸爆突然一句︰

譚︰「碌棍有乜依郁我對唔住列祖列宗。」

現代的黑社會還會「慎終追遠」?還有一心保護幫會信物的「死士之心」?會怕面對泉下的「列祖列宗」時有愧他們?

再有一幕是姜大偉與王天林的對話,大意是指黑社會到底是受制於警察,還是vice versa,對最後王天林的一番話更不知所謂︰

姜︰「…連一個泊車仔都拉!」
王︰「好呀,睇下條街無晒d泊車仔會點囉?監房載唔載得晒?」

嗯…的確,筆者也同意王說的是政府要「暗盤」計算的事,但王說完後,姜好似辯不過他,氣結似的指示下屬帶走王。這些劇情的編排,很容易令人覺得「原來警察都要睇下黑社會頭」,真的教壞細路呀! 實際上是,犯法就要拉,警察哪管你懲教署載唔載得晒?

不得不提的是,自林雪被交託保管龍頭棍起,他不停的誦讀著洪門三十六誓,時刻都堅持「愚忠」。這或可說是突出不同人物鮮明的性格,但筆者認為他的行為極不切實際,更不符合杜琪峯要「寫實」的風格。林雪的表現,又有什麼隱含的意味啊?在入門儀式都慳番、隨便可以過面過底、「兄弟」純以利字掛帥的年代,筆者不肯亦不會相信黑社會裡還有林雪這種人。

雖然這部片子有歌頌黑幫之嫌,但有些極佳的地方︰

首先是羅大佑的配樂,主要是電子結他及中場由周旋主唱的「花樣的年華」,樂曲以低音為主。羅的配樂屬片中那種沉鬱而暗藏殺機的氣氛的催化劑,如果有原聲碟的話,也將會成為我的「必買」。

另外是選角。自《黑金》起,梁家輝是演黑社會大佬的穩膽,鮮色的西裝、構圖搶眼的恤衫與及那種既傲且狂的表情成為他的註冊商標。「有骨氣」裡他與其他大佬反面的一幕,他的眼神確閃著一陣凶光,震懾一眾頭目,被兜巴星的只有邊退邊罵,不敢反擊。警署拘留室的一幕,梁由火滾至極到最終對王天林說「咁我幾無癮呢」,由不忿到不理智 (新和聯勝)、到稍作讓步,梁的情緒牽動著整幕戲的發展,是《黑》片中最令人注目的一場。

除此以外,《黑》片其實與同為杜琪峯作品的《PTU》有極多相似地方,但友人說筆者每篇blog post都水蛇春咁長…咁唯有有機會再談。

又,向華強是電影《黑社會》的投資者之一。

(上圖轉載自雅虎電影網 http://hk.movies.yahoo.com/)

Thursday, February 09, 2006

所謂的第二梯隊政治人物…呸!


這星期的《新聞透視》,講述新一代的政黨第二梯隊在議會議席不足之下如何自處。看罷只有四個字 – 不知所謂。(以下內容極盡尖酸刻薄,不喜勿看)

九流的選角
這次選了兩名「年青人」作主線人物,分別來自民建聯與民主黨。女的只二十出頭,屬民主黨的地區工作人員;男的比女年長約十年,已獲正式「欽點」為民建聯的第二梯隊。

先說說筆者的看法。要成為一名成功的政治人物未必要有很高的教育水平,但必先要「睇得」,市民覺得「順眼」,看上去穩重沉實是先決條件。典型的反面教材是曾鈺成。路邊社消息得知,曾私底下是個頗有義氣的政黨領袖,待人亦滿有熱誠。弊在生下一副獐頭鼠目,活像古代的「蠶蟲師爺」。近年他偶一失言便被傳媒窮追猛打,或多或少與他那副嘴臉有關。

由此可見,生得「四正」的,在須頻頻出鏡的政治行業中必有優勢。好幾次看電視訪問,部份師奶選民大讚因醜聞下台的程介南「靚仔」、當年克林頓當選美國總統,有傳媒亦曾做過調查,發現好一部份的女選民選克林頓是因為他長得帥,還有當年的年輕律師潘展鴻及近年的「帥哥」馬英九…例子實在太多了!「愛美是人的天性」這句話的真確性,一次又一次的在選舉活動中得到証實。

好了,螢幕上那名民主黨女生,秀髮染了一片紫色,好不時髦;聲線吱吱喳喳,音調之高直迫受禽流感威脅的喜鵲;談的所謂「前線選舉工作」是一些多看幾份蘋果日報也會知道的老生常談;她的用語中有大量的「呢」、「啦」、「o既」、「囉」等的尾音;應有鼻音的字又讀成懶音…我的天!

傑出政治人物的其中一個值租的地方,就是他們能說出具睿智的話,Winston Churchill 固然是萬世經典、歷屆美國總統也有不少雋語名留青史、就算是近代的馬英九,也偶有出色的演說…那名民主黨的女生,卻似乎連最基本的「深度」、「穩重」及「順耳」及也久奉。

民建聯那名男生稍微「正常」一點,但他的自我價值比雙失青年更為低落,認為自己工作「瑣碎」、「難展抱負」、在政黨有點「懷才不遇」「人浮於事」云云…先不說這些是否真實,但以一名政黨第二梯隊的身份出鏡說這些話便是極不得體!

第一、那些工作雖瑣碎,但那都是前線政治人物的歷練,「選舉工程」的一部份!如果連一些綜援阿婆的法律問題、新移民夫婦鬧離婚等的問題都處理不好,如何在立法會選舉中面對普羅大眾?如何教人對你的前線社區工作經驗有信心?如何令人信服你是明白民生問題在哪呢?

第二、世上覺得自己「懷才不遇」的人有如恆河沙數,但「自覺」自己有才不代表就會有一個有相同看法的伯樂「自動送上門」的!上天沒有責任為你度身訂造一個伯樂。機會是要靠自己去爭取,有沒有伯樂是要看際遇。人生在世,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時刻裝備自己,待機會來臨時以最佳狀態出戰,爭取獲賞識的機會!是大丈夫就不要自怨自艾,是有熱誠的就應珍惜每個學習機會,是懂處世的就不要在鏡頭前一副「失落戰場」的模樣。

先不要說政績,但觀乎當年那些楊森、梁耀忠、陳偉業、陳婉嫻、譚耀宗、馮檢基等等,他們每位都有獨當一面的地方,他們的江山都是自己以時間心機精神打出來的。不慍不火的譚耀宗與楊森、實幹而形象正面的陳婉嫻、梁耀忠與馮檢基、死硬派中的死硬派陳偉業…他們的政治本錢,都是靠自己。時機到了,政黨要人了,便找個能擔大任的上馬。看看他們,除了馮檢基曾在立法會選舉折了一仗外,其他的多年來地位屹立不倒。

當師奶成為民意代表
同時,又要談談無線的「選角」。之前找了這兩名蛋散第二梯隊空談白話是錯選角色,另一邊廂又找來一件師奶議員,玩咩?那個黃月梅,筆者不知道她是哪個政黨,其外貌像極那種左手拿著 “Against Animals Testing”的環保袋、右手執著“Fion”銀包,在牛頭角街市與掛著鄉音的菜販大談近來菜心好吃還是芥蘭好吃的屋邨師奶。況且,訪問毫無保留地反映出她對政府部門運作的無知與思考上的膚淺。唔該唔好影衰其他議員,東區區議會還有不少猛人坐鎮的。

單單當區議員的確未必能「一展抱負」。當這個職位是極佳的踏板,下一步當然是最「索」的立法會議席,其他政府的大大小小諮詢機構都是擴闊眼界、爭取知名度與磨練機會、為民服務的上佳場所。黃師奶,不要呻了,還是留在家中,看看由元秋主演的《雀聖》VCD吧…

部份「第二梯隊」的水平諸君有目共睹,難怪當去年不同政黨向曾蔭權要求「放個人入政府」做政治助理時,曾蔭權第一個反應是︰「好呀,你交個Grade C質素o既人出來丫。」誠然,此一時彼一時,今日陳克勤已經踏入政府,為民聯聯穿針引線,成為「溝通」的橋樑。另一句「政治是妥協的藝術」,亦又一次被曾特首完美演繹一趟。我們且學葉劉淑儀「放長雙眼」,看看看將來會否有更多政治交易的同類變奏。

後記︰
一、該集《新聞透視》並非筆者首次「見識」第二梯隊的質素。首趟約是四年前,當時筆者到某民主派立法會議員裡從事一些義務法律工作,認識了其中一名女助理。她…那副乖張傲慢,但又不擅交際的「手腕」仍歷歷在目。另一次是約兩年前,認識了一名民建聯的「點名地區接班人」,那位仁兄…說話口窒窒、一頭清爽的解放軍步兵髮型、與及面對陌生人時的含羞答答…噢,除了「嘍囉」以外,暫想不到其他的同義詞,果真聞面不如見面。

二、朋友問Grade C是什麼?Grade C即首長級丙級政務官,月入約十一二萬,政府等級制度裡等同警務處助理處長。典型職位如「首席助理秘書長」、「民政專員」等。(民建聯的第二梯隊竟有此等人才?下刪五百字…)

Wednesday, February 08, 2006

笑笑與Habitu


近日工作頗為忙碌,連blog也少寫了,但此行不得不寫。

笑笑
與女友日本遊時,常常見到一家名為「笑笑」的日式居酒屋,但當時想試的美食實在太多,哪怕是七天以來不間斷地吃,固然也嘗不遍各式各樣的料理。不過,近日竟見「笑笑」到了香港!

談起居酒屋,通常都會聯想起「和民」與「魚一丁」。前者經濟實惠,味道還可以,後者則以蟹類掛帥,價錢稍高一點。是次的「笑笑」,價錢與和民相近,但味道稍勝一籌。

我們點了雞肉漢堡、壽司定食、八爪魚丸及豆腐。撮要起來,雞肉漢堡肉質彈牙鮮美,壽司定食的刺身非常新鮮,兩者均屬水準以上;反之八爪魚丸及豆腐只屬及格,並不突出。總體而言,「笑笑」的食物具不俗的水準,待筆者嚐遍餐牌上大部份食物後,再作一次總評。


Habitu the Pier
女友愛吃西餐,是次是選了又是剛到埗香港的Habitu。

先說景致。Habitu對正維港,選初春晚間在此進餐,徐徐和暖晚風,伴著對岸中區的夜景,氣氛極佳。

我們點了龍蝦湯、沙律 (名堂很是饒舌,已記不清…)、比薩及天使麵。龍蝦湯不過不失,味道稍濃了點,只屬及格。相比之下,之前在BB’s Bristo嚐的鮮味得多而又不會太濃,龍蝦湯可以不試。

至於那個沙律…芝麻菜伴黑醋汁,實在又苦又酸,比起我們之前在COVA吃的怪相前菜味道更怪上十倍,但畢竟不應暴殄天物,強勁的女友憑意志力消化了大半碟,筆者「半途」已經耐不住要停下來,女性的忍耐力較男性強,再見一斑…

唯一表現優異的,是那個海鮮比薩。海鮮用料新鮮,比薩皮焗得剛好,鬆化而不太乾。那個比薩面積雖大,但在味覺的驅使下,我們還是把它整個吃下了。最後的天使麵雖不突出,但麵條很入味,還是值得吃的。

配合合理的價錢及一流的氣氛,Habitu會是個適合好友聚會 / 情侶談心的地方,有興趣的朋友可到Habitu的網頁看看 (http://www.habitu.com/begin.htm)。

Monday, February 06, 2006

《假如愛有天意》


友儕都對這套電影予以好評。韓片本非筆者的那杯茶,嫌其老套、「娘」、甚有「gur 頸」feel。不過,自從《大長今》後,「觀感就fit晒」。

半個世紀沒有看過感人 (應說「能令我感動」) 的愛情片了。《假》片拍得很好,片中兩幕深深烙在記憶中︰

一幕是當梓希 (孫藝珍飾) 在cafe意外發現自己暗戀已久的尚民 (趙寅成飾) 原來也暗暗愛戀自己,當下心花怒放,抱著感動而雀躍的心情,奔往尚民工作的劇院。當天下著大雨,點點雨珠落在梓希臉上,仍掩不住她那份泉湧的喜悅。那刻梓希臉上掛著盈盈笑靨,背景奏著旋律輕快的韓文歌曲,襯出一份溫馨的暖意,教人如沐春風。

另一幕是生離死別。當俊河 (曹承佑飾) 萬念俱灰,心知與珠喜 (亦是孫藝珍飾) 緣份已盡,故獨個兒去當兵時,珠喜急忙趕至火車站,心忖可這是最後一面,哭得死去活來,哀求俊河要「活著回來」。這段雖有點煽情,但的確拍得淒美感人。

這類「上一代的緣份延續至下一代」的愛情劇目其實並不新鮮,要拍的感人倒真箇困難。近年港產片的代表作當然是「玻璃之城》,不過《玻》絕對不及《假》哀怨纏綿;《玻》整套電影瀰漫著一股大時代下的無奈,第二線的吳彥祖與張燊悅的關係又不感人。相反,《假》把兩段關係處理得很好;上一代的遭遇純真而淒酸,而下一代又終在緣份的安排下走在一起這種近似童話式的戲劇發展,較易令人接受,繼而代入角色。

看《假》片明白何以身邊不少男生會迷上孫藝珍。她清麗脫俗,溫柔婉約,楚楚可憐的,水汪汪的眸子,似有說不完的心事,實在迷人得緊。 (未知《決戰偷心男》的她,又會如何?)

另外,本來還看了《外出》。但筆者買的,是內地的「自製Directors' Cut」,剪得支離破碎,沒趣!


後記︰談起孫藝珍,網友波波興致勃勃。同時,發現波兄網頁上一段有關孫藝珍及香港男生的評論寫得頗有見地,輯錄於此︰

"相對一眾濃妝艷抹體態豐滿的韓國女星,孫藝珍是難得的「弱質纖纖」,第一次看「向左愛向右愛」時已留意她,不過當時「李恩宙」發揮較好;其後看了「假如愛有天意」、「瘋狂初戀」,以至這齣「抱擁這分鐘」,更覺吸引。孫藝珍一副鄰家女孩的模樣,楚楚動人,不施脂粉,宛如小鳥依人,但眉宇間隱隱透出對愛情的執著,與另一位廣受亞洲地區歡迎的暴力女王全知賢那份歇斯底里比較,更勝一籌。香港新一代男生亦如黃花閨女,有著過份的戀母情結與被虐狂,看「野蠻女友」著了魔,日夜盼望自己是「車太賢」,只求搏女友歡心,為奴為婢,埋沒自尊。想起昔日周幽王峰火戲諸侯,以搏愛妃一笑,卻又不是那些觀音兵可以同日而語了。"

後記二︰熟悉筆者的朋友都知道,既然我對《假》片有那麼正面的評價,其原聲碟也自然成為我的囊中物,這次要謝謝阿瀨

(最底的相片摘自波兄的網頁)